广州水投集团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措施指引
为指导集团各部室、所属各单位落实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要求,推动集团稳步有序复工复产,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的《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措施指南》、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组织编写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健康教育手册》,结合集团实际工作需要,制定本指引。
一、人员管理
(一)员工信息收集
1. 人力资源部指导集团公司各部室、各单位建立人员情况台账。外地返穗员工须妥善保留旅行票据信息,自觉隔离14天无异常后才能返回岗位,各单位进行独立台账登记,每日动态更新报送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按照上级有关信息报送要求组织做好员工数据管理和员工信息报送。
2.人力资源部指导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落实员工每日通过“穗康”微信小程序如实填报个人健康信息,严禁瞒报、漏报、误报和迟报。
3.人力资源部组织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按实际情况每日报送员工复工情况。
4.员工应按照政府部门的要求,登记个人健康信息并生成“穗康码”。
(二)员工健康管理
1.员工在居家、上下班途中、上班过程中自觉发热(体温超过37.3℃)、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早期临床症状,应正确佩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及时到政府制定的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并立即上报本部门负责人、人力资源部、本单位防控办,密切接触人员(含共同居住、办公)人员也要立即隔离观察。
2.员工不组织、不参加各种聚会及集体活动,不前往影院、KTV、商场等人群密集场所。
3.员工进入办公室后即洗手,用清水漱口。
4.洗手要使用流动的清水,用肥皂或洗手液充分揉搓,包括手心、手指、手背、手指缝、指甲缝、手腕,每个角落都不能放过,时长不少于20秒。
5.洗手后要用干净的毛巾、手绢或擦手纸擦干,或用吹风机吹干。
6.无特殊原因或工作需要,员工应减少在办公楼、厂区等办公场所走动。
7.上班期间尽量少串门、少面对面聊天、少聚集,如需交流尽量使用电话或网络交流方式。确需面对面交流时尽量间隔1米以上,并佩戴口罩。
8.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将口鼻完全遮住;将用过的纸巾丢进封闭式垃圾箱内;如果咳嗽打喷嚏时用手遮掩,需用流动清水和肥皂洗手,或用酒精(酒精免洗消毒液)擦洗双手。
8.手在接触公共物品或公共设置之后,避免直接接触口、眼、鼻。
9.下班回家后要及时用肥皂和流动清水规范洗手,用清水漱口。对手机和钥匙等下班途中触摸的用品使用75%乙醇擦拭消毒。
10.不参加多人集中锻炼身体活动。建议个人可适当、适度活动,提高身体抵抗力。
11.如果接到疾控部门通知,需要接受居家医学观察,不要恐慌,不要随便外出,按要求做好自我身体状况观察,定期接受社区医生的随访。
(三)外来(第三方)人员管理
1.原则上不安排外单位来访人员,如有业务对接,建议通过电话或网络方式联系对接。
2.对进入办公区域的外来(第三方人员),由安保人员进行测温、询问,并按要求做好登记,排查疫情。
3.对外来检修、装修人员采取错时工作方式,尽量安排在周末作业,减少人员接触。
4.对保洁、绿化、饭堂工作人员参照集团员工要求建立台账,从严管理,工作时必须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并与人保持至少1米距离。
5.工作人员不得前往贩卖活禽或野生动物的市场。
二、场所管控
(一)进出管理
1.减少门岗数量,原则上同一大院或大楼只设立一个出入口。
2. 员工每日进入办公区域、宿舍楼前,应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可进入。若体温超过37.3℃,请勿进入办公及宿舍区域,应当立即回家或安排到隔离区观察休息,必要时到医院就诊,期间主动向单位报告有关情况。
3.办公区域、厂区、建设工地实行封闭式管理,非集团员工及必要的绿化保洁、安保、饭堂、施工等工作人员,原则上严禁进入相关场所。经营场所按照政府部门要求进行封闭。
4.减少不必要的人员进出,暂停来访咨询接待业务、不必要的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等活动。
5.加强门卫值班,外来人员如确因工作需要进入集团公司办公场所的,由门卫人员对来访人员进行实名登记,并做好测温、询问旅行史、健康状况等,并按要求做好登记。若体温超过37.3℃,严禁进入集团有关场所。外来人员进入前必须佩戴口罩,进行手部消毒。
(二)场所消毒
1.规范处理工作及生活场所的垃圾、污水、污物,消除“四害”,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2.确保环境清洁卫生。每天上班前1小时、下班后1小时,用75%酒精对大堂前台、楼梯扶手、门把手、办公桌椅、玻璃门、垃圾桶、电梯按钮等位置进行擦拭消毒清洁,用84消毒液(稀释次氯酸钠浓度5.5~6.5%)对办公楼地面拖地清洁。每天早、午、晚三次用84消毒液(稀释次氯酸钠浓度5.5~6.5%)对楼梯、洗手间拖洗次。
3.每天早、午、晚各清运垃圾1次,并作垃圾桶消毒和垃圾分类投放处理。
4.每个区域使用的保洁用具要分开,避免混用。
(三)办公设施管理
{C}1. {C}{C}暂停使用指纹考核机、自动贩卖机等。
2.保证洗手设备正常运行,无洗手设备的应配备免洗消毒用品。
3.单人使用的座机每日用75%酒精擦拭1次,多人使用的座机电话可根据使用情况及时用75%酒精或消毒湿巾擦拭。
(四)废弃防疫用品处置
1.办公楼、宿舍、厂区等应设置独立的废弃防疫用品垃圾桶,对废弃的口罩、手套等集中收集处理。
2.健康人群使用过的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要求,收集到其他垃圾处理;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佩戴的口罩,不可随意丢弃,应视作医疗废弃物,严格按照医疗废弃物有关流程处理。
三、出行管理
(一)公务用车管理
公务用车内部及门把手建议及时用75%酒精擦拭消毒。
(二)上下班车管理
1.第一位乘坐班车的员工由班车司机负责测量体温,并由该名员工负责对之后乘车的员工进行体温检测,体温不超过37.3℃方可乘车。
3.乘坐班车必须佩戴一次性口罩,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间隔1米就坐。
4.每天对班车内部、把手等部位进行75%酒精擦拭消毒1次。
(三)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管理
1.尽量减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建议步行、骑行或乘坐班车、私家车上下班。
2.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班的员工,建议提早出门,尽量错锋出行,避免在人流密集时段乘坐交通工具;下班后应尽快回家,避免在外逗留。
3.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要戴一次性口罩,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避免用手接触口、眼、鼻,尽量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有条件时打开车窗。
4. 途中建议佩戴一次性手套,手套不重复使用。
四、办公秩序管理
(一)日常办公
1.合理安排人员复工,避免聚集办公。倒班制的员工应尽量优化调整排班,减少员工上下班的感染风险。
2.全体员工应保持电话、短信、微信等联络方式畅通,随时响应或远程处理工作任务。
3.保持办公环境整洁有序,办公区域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
4.办公室应保持通风,首选自然通风。建议每日通风3次,每次不低于15分钟,如室温因通风有所降低,室内人员应及时加衣保暖。使用空调的应当确保供风安全充足,所有排风直接排到室外,不使用空调是应当关闭回风通道。
5.办公区域实行禁烟管理,员工在吸烟区应保持适当间距,吸烟时不与他人交谈。
6.员工在更衣室要保持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得在更衣室内聊天。建议员工工作服工作使用的服装、鞋帽下班时要更换,不与居家衣物鞋帽混用。
7.建议员工不要在工作场所收取快递、外卖。如有外部物资进入工作场所,外包装须进行酒精消毒。
(二)会议管理
1.减少集中开会,能不开的会议则不开,必须开的会议优先通过视频会议等方式召开。
2.如必须召开集中会议的,参会人员进入会议室前应自觉接受体温检测;若体温超过37.3℃,应立即回家休息。
3.参会人员会前应洗手消毒,间隔1米以上就坐;控制会议时间,会议期间应开窗通风。
4.参会人员自带水杯。
5.会议结束后场地、家具采用含有效氯250-500mg/L的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或用消毒湿巾擦拭。
(三)饭堂管理
1.适当延长食堂供餐时间,实行错峰就餐,避免人员密集就餐。有条件时采用分餐打包。
2.员工取餐时应排队,人与人之间保持距离;员工就餐前应先洗手;就餐时应避免面对面就坐,不与他人交谈。
3.餐厅、操作间每日消毒2次,餐桌椅需消毒后使用,餐具、炊具使用后高温蒸煮消毒30分钟以上,不具备餐具消毒条件的要使用一次性餐具。
4.食堂采购人员或供货人员避免直接手触肉禽类生鲜材料,摘手套后及时洗手消毒。
5.严格执行食品留样制度,在冷藏条件下存放48小时以上。
五、集体宿舍管理
(一)集体宿舍原则上每间不超过6人,人均不少于2.5平方米。
(二)员工在宿舍每天要进行两次体温测量,如体温超过37.3℃,应当立即休息,必要时到医院就诊,并主动向单位报告有关情况。
(三)员工宿舍应当有专人负责门卫工作,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四)员工宿舍应每天至少1次,加强走廊等公共场地的擦拭消毒。
六、医务服务
有条件的场所要设立医务室,配备必要的药物和防护物资,配合疾控部门规范开展隔离观察与追踪管理。未设立医务室的,就近与医疗机构建立联系,确保员工得到及时救治或医疗服务。关心关爱员工心理健康,即使疏解心理压力。
广州水投集团
2020年2月25日
您是第 100124 位访客 粤ICP备10018300号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1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