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广州水投集团多措并举,累计完成供排水生产任务超1亿吨。当前,正值防控新型肺炎的关键时期,集团针对防控保障物资短缺、治水建设任务紧迫、生产建设物资供应不足、返岗人员存在健康风险等问题,加强系统统筹调度,升级疫情防控措施,打出战疫系列组合拳,全力保障春节后复工复产,为城市供水无忧排水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打造“人员、物资、场所”防疫保障三道防线
制订工作指引,明确人员、办公场所、用餐、会议等方面的防控管理要求,为复工提供全方位的办公防护保障;严格落实员工健康信息日报制度,及时掌握、收集员工健康信息,密切关注未返粤、返粤隔离期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感染新型冠状病毒风险较大员工的管理。倡导远程协同办公,在保障正常生产运行的前提下合理调配人力、物力,避免人员聚集和面对面办公,减少防护用品需求压力。积极对接市发改、国资、水务及总部经济等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和统筹调度,多途径积极储备各类防疫及生产物资。对集团公司及所属8家企业办公场所、生产区域、施工工地、经营场所等开展消杀和全封闭管理,进入人员严格执行“先测温、后登记、再进入”;采用统一打包、分时段取餐、自带饭餐、分散就餐等方式,加强餐食卫生管理;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处理和防疫废弃物定点回收、消毒等工作,掐断疫情传播的可能渠道。
以对外服务窗口为平台,联合广大市民群防群控。中心城区供水企业进一步优化防控期对外服务大厅营业时间,采用周一、三、五、日对外营业,周二、四、六处理网上业务的方式既保障了服务,又分流了人群。花都区供排水企业制定营业场所管理办法,加强防疫期间预防措施,尽可能为市民提供业务办理便利。进一步加大出租场地物业巡查和对租户的防控宣传力度,为复工后承租户提供体温测量、行踪监测等防控服务,提醒湖北藉商户员工暂不返岗;原对公众开放的场馆将根据政府正式通知确定开放时间。
保障供排水系统安全有序运行
进一步推进城乡供排水一体化改革和统筹管理,不断完善优化疫情期间生产运行、水质安全和24小时在线监测、抢修抢险、对外服务等管控机制,为广州疫情防控提供科学的水务数据支撑和研判依据:强化中心城区及从化区、花都区供水水源、水厂、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质检测,强化水质净化消毒、水质在线监测和基础数据管理、管网隐患排查、卫生防护和人员管控,保证供水水质优良、污水排放达到并优于相关标准。从水厂、污水处理厂进水源头监测、工艺过程控制、出厂水和排水消毒运行管理以及一线员工职业防护等方面强化措施,防止臭气、气溶胶、污水、污泥等造成的生物危害,降低工作人员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风险。实施供排水系统“一张图”网格化管理,健全完善应急预案机制,加强维护管养和抢修爆漏、及时修复的服务能力。组建重点区域排水保障突击队,负责疫情期间重点区域周边排水设施突发的紧急巡查、摸查和清疏清障任务。
保障水务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安全
严格执行上级关于建设工程复工的要求,集团属下各工地施工区域设置专门的独立隔离场所(含就餐和住宿),为隔离期人员提供专门服务;未复工项目须制定复工复产、“同堂听课”、疫情防控预案等3个工作方案,充分做好复工准备工作和防疫物资储备,在保证疫情防控安全的情况下,严格按照有关政策及上级部门要求,申请办理复工手续;加强人员实名登记以及隔离、情况摸查上报、体温监测和口罩发放、做好现场医疗物资和医护人员旁站等保障措施,暂不安排湖北等重疫区人员返工;以“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送治”的“四早”原则,科学精准防控,减少人员聚集,阻断疫情传播;加强钢筋、管材、水泥、混凝土等主要原材料的选购和进场管理,建立疫情等安全隐患排查长效机制,制订并实施工程建设领域安全检查方案,进一步优化疫情期间施工组织,扎实推进水务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确保人员、生产、质量三安全。
您是第 100124 位访客 粤ICP备10018300号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1010号